刊名:中国软科学
曾用名:软科学研究
主办:中国软科学研究会;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ISSN:1005-0566
CN:11-3036/G3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影响因子:3.542553
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1996版);北大核心期刊(2000版);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北大核心期刊(2017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7-2018);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9-2020);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1998);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1999);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0-2002);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3);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4-2005);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6-2007);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8-2009);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0-2011);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2-2013);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4-2016);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7-2018);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9-2020);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分类:经济与管理综合
期刊热词:
学术动态与新视点
“此次中国大陆知识竞争力处于中下游的地区进步显著,其中河南、西藏分别比去年上升9位和8位,江西和山西、甘肃和广西均分别上升5位和4位,海南上升3位。”上海市知识竞争力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罗守贵分析,疫情之下的中国经济总体表现稳健,本次指数报告中经济活动率前八名、知识密集制造业前三名的地区均在中国。
首先,上海近年来全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已基本建成国内最完善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2020年政府人均R&D投入在排名地区中位列第四。
《亚太知识竞争力指数》对亚太53个地区用19项指标进行评估,综合反映了各地区将知识资本转化为经济价值和居民财富的能力。这是自2010年以来该指数报告的第12次发布。
尽管新冠疫情对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产生了重创,但中国大陆卓越的防疫效果和强大的产业链韧性为其赢得了巨大优势。从知识密集制造业来看,排名前十的地区中国占据七个,去年位列第17位的山东今年首次闯入前十。
图源:《2021亚太知识竞争力报告》
与此同时,中国的创新红利也正在形成。“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正在培育壮大。”罗守贵说,目前国家创新体系正在逐步完善,一大批创新型企业正在崛起,企业正成为创新主体。2020年欧盟公布的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企业的前百强中,中国占有10席。
上海的知识竞争力连续八年位居前十名,自2020年以来连续两年位居第四,表现出稳步提升的态势。罗守贵认为,上海知识竞争力“稳中求进”的动力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第三,经过多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海在知识密集产业上的竞争力持续上升——千人汽车与机械工程就业人数排名第一、千人IT就业人数排名第二,尤其是知识密集制造业,位列亚太综合排名第一。
“中国的未来发展必须依靠创新驱动,以知识经济支撑高质量发展。”罗守贵认为,随着人口加速老龄化,中国的人口年龄红利消退,但人口质量红利可期,“我国每年有900万大学生、近百万研究生毕业,高质量人力资源规模优势相当突出”。
今天,由上海市软科学基地“上海市知识竞争力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研制的《2021亚太知识竞争力指数》发布。该指数显示,上海知识竞争力第二年位居第四,并已连续八年位居前十。在该指数前十名中,中国城市占据三席,显示了中国知识经济的强大实力。
今年,该指数排名前三的城市与去年相同,依然是新加坡、东京、首尔,第四到第十名分别为上海、中国香港、蔚山、北京、西澳大利亚、爱知县、以色列。
作者:许琦敏
第二,上海集聚和培养了数量可观的各类创新型人才,对海外人才吸引力巨大,去年上海千人经理人数量排名亚太第五。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此外,上海人均私人股权投资在排名地区中稳定保持在第三位,金融对创新的支持持续发力。
责任编辑:任荃
文章来源:《中国软科学》 网址: http://www.zgrkx.cn/zonghexinwen/2022/0927/508.html
上一篇:安阳市5项科技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励
下一篇:专著和软著的区别
中国软科学投稿 | 中国软科学编辑部| 中国软科学版面费 | 中国软科学论文发表 | 中国软科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中国软科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